top of page

結構的代償——為什麼說慢跑好過快走

已更新:2018年5月17日



慢慢地跑比快走要好

機場,準備去慕尼黑。


這樣一直全世界天空飛,不斷要調時差,沒有運動還真是撐不住,於是跑步機就成了早晚必需的工具了!


那天在跑步機上快走。我平常是反對快走的,因為一般人走路的習慣,上半身不動只動腳,骨盤腰椎處是肌肉繃緊固定的,如果再快走,腰背會繃得更緊,雖然心跳要加速循環有增加,長遠來看,對健康未必是好事。所以我建議寧可跟快走一樣的速度慢跑,也不要快走。走跟跑使用的肌肉不同,比較全身協調,所有肌肉均衡動開,所以慢慢地跑比快走要好。

我快走的理由是因為我的步態跟一般人不同,我走路不是用小腿後肌肉收縮由大腳趾頂起身體,我的腳掌平起平放,是身體帶著腳走,每走一步,半邊身體連貫一次,脊椎轉動一次,升降一次,有點是飄著走,每次只用半邊肌肉,腰背就不會卡住,肌肉一直是鬆的。

跑步機上走著走著,右腳大腳趾有點不舒服,要痛不痛的,稍微繃著,我就調整一下身體升降的軸線,大腳趾慢慢就沒事了,但是換膝蓋有點緊起來,我又微調了一下姿勢,膝蓋慢慢沒事,但右背變得有點緊⋯


記得當年給我啟發很大的一本書,講疼痛的,作者是個專門治療痲瘋病的外科醫生,說疼痛是上天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。他為了證明痲瘋病患者的肢體損傷,是因為病人失去了疼痛的覺知,肢體因過度使用過多的撞擊而損傷的。他設計一種襪子,襪子纖維裡包裹著微細的染料顆粒,如果撞擊次數足夠,會破裂使襪子染色。


他要一般正常人跟痲瘋病人穿著一樣襪子去跑步。頭幾圈跑下來檢查,正常人跟痲瘋病人襪子的染色地方是一樣的,但是越跑正常人的染色區域越多越大,而痲瘋病人的染色區域一直都相同。他非常聰明的證明了痲瘋病人傷害的原因,但我受震撼的則是正常人在跑步中,會不自覺的改變步態⋯


會不自覺的改變步態,我們常識可以理解,避免持續撞擊傷害嘛!但是我感興趣的是其中操縱的機制是什麼?我們通常不會覺知並有意識的去調整步態,像我在跑步機上一般。這理由隨著我對人體認識加深而逐漸清晰,而敬畏讚嘆!傳統的內家功法,導引,甚至針灸之所以有效,都是因著這個機制而來的。


簡單的說,只是內在維持所有地方的張力均衡而已,使每個地方相鄰組織間沒有張力差,全身的皮膚維持著相同的張力,相鄰肌肉間,不管是左右或上下,盡量維持著相同的張力。可以如光譜般的移轉,可是不能有斷崖式的落差。這是一個極精密的控制,精密到針尖微微碰觸皮膚製造的張力差,都會引起身體的系統變化。


因著這個機制,我們的輕微傷害常常被系統吸收而不顯,常常我們出現疼痛時,已經是張力系統的代償無再運作了。也是這種代償,使得出現症狀的部位,未必是原始受傷的部位。

曾經上課講腳踝扭傷,摸到一位學員距骨脫位,他一直說腳踝沒有問題,我不理他,調整好以後,他告訴我,原來他右腰腿肩頸多年的不舒服,現在好了,居然是完全沒有感覺的右腳踝引起的。


所以臨床上常常治療一個部位後,引起其他部位的疼痛,或是疼痛的部位持續轉移,醫這痛那又醫那痛這,這都是身體系統代償的結果。所以結構的治療,一開始就要整個系統評估,不可以病人說痛哪就醫哪。像我前面發過的醫案,腳跟痛是手大拇指受傷引起的。


疼痛的部位,是系統代償下張力最大的地方,常常不是病因或起始因,反而是被害者,我們治療被害者,反而是在加害被害者,不僅沒有解決問題,反而製造更多醫源性的傷害!其中常見的尤以疼痛部位為判斷標的,按摩針刺直接相關肌肉的治療最為糟糕,還自認為是結構療法,其實是完全不了解結構系統⋯


林兩傳2018.03.26夜,桃園機場

2,62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